海南日据时代建筑残破不堪成为危房,或将被扫进“历史垃圾堆”中

 海南岛西部有一座滨海小城——东方市八所镇,如果不是“老八所人”,是不会知道东方市驻地八所镇的海边,还保存着许多栋日据时代的建筑。这些残存的建筑是日本侵略海南的累累罪行的重要罪证,实是罄竹难书,保护好这批历史建筑文物,让后人可以铭记——“落后就要挨打”。恰逢今年清明时节,“社会与视界”参现东方市八所镇现存的一些日据时代的建筑,缅怀和纪念那些为建设八所港而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的先辈,同时也在思考如何看待这一笔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?然而,现场考察的感觉是,日据时代许多历史建筑现已残破不堪成为危房,尤其是一些日式平房正处于“自生自灭”的状态,一直无人过问;也未能将其及时列入当地的历史文物保护目录之中。而这一批历史建筑的命运,或将只有被扫进“历史垃圾堆”中去了。


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

日式木板房非常残破
一、琼西八所地区尚存的日据时代建筑

1939年2月10日,侵琼日军在澄迈湾登陆后,便开始了全面侵略海南岛,但由于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,日本侵略者的足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及少些中部据点。由于海南中部山区的原始热带雨林和险峻山势的阻隔,使得日本侵略者无法深入中部山区,只好经营海南沿海地区,直至1945年日本战。

在日军侵琼的日据时代,为了掠夺战争所急需的铁矿石,日本侵略军主要屯重兵于海南岛琼南三亚、琼西东方、昌江及乐东一带。

当时的琼西与琼南都属于人口相对比较稀少,经济发展相对落后;自然生存环境恶劣,所以为了尽快完成掠夺海南南部(三亚田独)与西部(昌江石碌)的铁矿石,日本从世界各地通过招工欺骗、抓捕壮丁、奴役战俘等方式将数以十万计的劳工押到海南西部、南部搞大规模的工程建设。导致数万名劳工惨死,光是在海南东方市与昌江县境内,死亡劳工近3万人,“八所万人坑”内白骨累累;而在三亚田独(吉阳区)同样有“田独万人坑”,死亡劳工近万人。


上面有“日式木板房”字样
由此可见,上个世纪四十年代,日军侵略海南岛时,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与掠夺主要集中在海南岛的西部与南部,战后,琼西与琼南遗留下许多“日据时期”的建筑,尤其东方、昌江与乐东一带。但由于不重视和保护不善,几十年后,由于开发等各种原因,琼北、琼南以及乐东原日据时代的建筑早已消失殆尽,唯独海南东方、昌江仍然有部分保留完好的日据时代的建筑,而其他的平房类早已残破不堪,处于消失的边缘。

二、日据时代的平房建筑濒危亟需保护

对于日据时代的建筑,长期以来,当地政府相关文物部门与民众对其心态也非常复杂,一方面既认为这些日据时代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保护价值;但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是“一种耻辱”。这就导致当地相关文物部门在日据时代历史建筑等文物保护上的“消极与被动”,客观上存在一种放任其“自生自灭”的心态。“社会与视界”估计,怕是用不了多长时间,八所地区的日据时代的平房建筑将面临完全消失的可能。


日式木板房早已残破不堪
当地相关文物保护部门的“消极与被动”主要具体现在:一是日据时代的建筑来历、当时实际使用情况等方面的调研考究的文献极少;当地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综合利用与保护性的纲要文件。二是缺少修缮与维护的资金投入;没有站在更高的层次,看待这批日据时代建筑的历史价值、建筑史价值、人文与旅游价值及综合利用。三是这批日据时代的建筑产权隶属多个单位,包括八所港、铁路局及海南铁矿公司等,产权一直没有被理顺,缺少统一管理。


日式平房,屋顶为典型的“大波”水泥瓦
“社会与视界”走访了解到,经过近八十年岁月的侵蚀,现在所遗留的日据时代的建筑,除了极个别的得到妥善的维护外,绝大部分都处在弃置与破败状态;如不加以重视、保护与利用,过不了多久,这批侵琼日军罪行的“建筑活文物”就将消失在当地“房改大潮”中,日军侵琼的“历史铁证”将永久湮灭于尘埃中。

三、琼西日据时代建筑的现状与特点

东方市八所地区遗留的日据时代的建筑及文物种类相当的丰富,与铁矿石生产相关的铁路、矿山和码头等设施更是比比皆是,这里就不再复述。现余的与侵琼日军军事用途、居住等有关建筑多数有以下三类:


侵琼日军琼西指挥部大楼
一是混凝土与红砖结构的建筑。侵琼日军在东方留下的建筑主要有军事用途的“驻琼西日军总指挥部遗址”,位于东方市的海南铁路博物馆内,为一栋近千平米的三层小楼,是采用的是混凝土与红砖、岩石结构的楼房,至今保存相当完好,这类建筑目前整个海南岛也仅存就这一栋。而少量的碉堡与机场指挥塔等军事性质的建筑,主要留存于侵琼日军的“原黄流军事机场”,但处于废弃和自生自灭的状态。


侵琼日军八所港劳工监狱
而已混凝土与红砖结构的平房,还有“八所港劳工监狱”两栋“平顶平房”,同样破损严重,其与附近的“八所万人坑的纪念碑”一起被列为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”,具体地址位于东方市气象站附近。


其二为红砖的水泥瓦平房。此类平房与中国传统的平房类似,但由于东方市八所当地气候的原因,这些瓦房又与传统的瓦房有着一些不相同的地方。比如,地基很高利于防沙;平房外墙高大,室内面积大(25平方米),利于散热;屋顶采用水泥瓦封顶,利于隔热等。

东方市八所镇一带的气候常年炎热、干燥少雨,有“热带海洋沙漠气候”的特点,全年中大部分时间劲吹西南季风,夏季时风很大。冬季时更是北风呼啸,风力极强;导致当地沙尘较多。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时,当地十里八里荒无人烟、植被稀缺;入眼皆是沙滩与仙人掌。所以当时侵琼日本人建房时也考虑了这些因素,平房全部用水泥瓦,与传统的陶土制作的泥瓦不同,更显耐用坚固,这是海南建筑用材史上的一次首创与革新。水泥瓦1919年最先诞生在英格兰,而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中国,国内并没有大规模采用水泥瓦建房的文献记载。这也就是说,海南东方市八所镇这一批始建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瓦房(1939-1945年),或许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采用水泥瓦建房的先例。


八所港海边家属区的日本平房
而这些尚存的瓦房有4栋,位于原海南铁路中学斜对面的海滩上;另外还有一栋位于八所港原办公大楼的西边。

其三,为砖木混合结构的日式木板房,以木材建材为主。这种木板房尚余2栋,周围有围墙围成大院,前后空地多,较为宽敞;产权为海南铁矿总公司所有。每栋木板房约有单间房十余间,每间房面积约20平米,屋脊顶的高度与普通二层楼高度相近。这种木板房大量运用大量的木头建造,房梁、内隔墙、地板等全部采用木材;室内房间的木地板悬空,每间房间的大门与公用的长过道相连;而过道与房间的外墙均用红砖砌墙,但过道外的墙壁并非全封闭,全采用花窗透气通风与采光,显得冬暖夏凉。


日式木板房早成危房,人去房空
经过80余年风雨的侵蚀,目前这两栋日式木板房已成危房,由于房梁虫蛀腐朽等,房顶许多地方泥瓦塌陷脱落;而多数房间的木地板也同样存在大面积的塌陷损毁;许多房间“内隔墙”残破穿洞或墙批灰脱落,露出内里的木架,维修起来难度非常大。

三、日据时代建筑的维护意义

目前,东方地区的日据时代的建筑产权情况复杂,权属单位有八所港、海南铁路与海南铁矿等,“政出多门”,在管理与维护上也带来很多的不便。


海南铁矿原招待所大院内的两栋木板房
东方八所地区日据时代的平房,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很多,据当地老人讲,曾多达上百栋。既有集中连成片的,也有散落存在的;但后来随着当地的大规模开发建设,由于日式平房过于占地等原因,绝大部分日式平房都被拆除改建了楼房,现八所地区仅留5-6栋,多集在中在八所港靠海边的家属区内,以原海南铁矿招待所与办事处一带最为集中,占地面积达近百亩。


部分日式平房尚有市民居住
目前这一带日据时代的平房绝大多数成为危房被空置,少部分房间尚有人居住。“社会与视界”认为,如果能集中修复,筹建专门的“日军侵琼历史纪念馆”,将上个世纪侵琼日军掠夺海南石碌铁矿资源、及港口、铁路等相关建设史料、文物进行搜集整理,并分主题进行展出;不但能让世人了解那段被侵略的耻辱历史,也能激发国人奋发图强。同时修复后,当地也能平添一个历史名胜与旅游的新目的地,丰富当地历史与人文内涵,时刻提醒世人,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”。

尽管这是一段耻辱的被侵略史,然而历史就是历史,历史既已发生,就不代表其不存在。只有正视与面对,并加以整理和利用,才是正确的心态。放任不管现存的日据时代的历史建筑,任其“自生自灭”并消失,本身就是一种对当地历史极不尊重与负责任的心态。历史无关“好与坏”,它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一笔“精神财富”,只关乎如何利用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